造谣一张嘴、辟谣跑断腿?袁亚湘院士:做科普别焦虑流量

中国科学报 2023-05-10 11:21:19


(资料图片)

“如今媒体平台众多、资讯发达,许多站不住脚的伪科普、假科普鱼目混珠,标题党大行其道,而严肃、客观的科普内容又难引起巨大关注,常常‘造谣一张嘴、辟谣跑断腿’,这种尴尬该如何破局?”

近日,中科院院士袁亚湘随“科学与中国”院士专家巡讲团走进大湾区,面向青少年开展“漫谈数学”主题科普讲座。期间,《中国科学报》向袁亚湘抛出了上述问题。

袁亚湘院士 图片来源: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

“做科普,我建议不要焦虑流量大小。”袁亚湘对记者说:“重要的是要弘扬科学精神、引导受众树立科学思维,让大家能够在信息洪流中明辨是非。”
袁亚湘谈到一个生动的例子。
若干年前的一天,物理学家、中科院院士张杰走出机场,看见一群年轻人簇拥着写着“张杰”名字的粉丝牌,拿着荧光棒,大声喊着“张杰!张杰!”原来这是粉丝们在欢迎歌手张杰。同行者觉得巧合有趣,便为张杰拍了张照片,只作是“科学家的幽默一记”。
“院士张杰的‘人气’赶不上一位歌手,院士张杰会焦虑吗?肯定不会。”袁亚湘说,同样的道理,真正做科普的人也不必焦虑,夸张造作、虚张声势的信息可能确实能引起更多人的兴趣、轻松“收割”流量,但我们要以平常心看待这类事。
袁亚湘认为,如果要从这类事情上有所启发,那就是要审视,“正统”的科普内容为何没有做到像伪科普一样生动。“并不是说我们做科普也要哗众取宠、博眼球,只是要更用心,不要让科普索然无味。”
特别是,在生成式AI的冲击下,科普面临的形势变得愈加复杂。现如今,借助AIGC技术的“加持”,只需几秒,就可批量生产伪科普作品。这些作品往往以半真半假的面貌呈现于公域,让人防不胜防。
做有意思的科普,是对科普工作者提出的更高要求。不过,袁亚湘认为,许多人做科普都是出于兴趣和热爱,做到这一点的难度还不算大,真正需要关注的,是要宣贯科学精神、科学思维和科学理念。
“人们对博眼球的、半真半假的信息趋之若鹜,恰恰说明了科普更重要的目标是培养人的科学思维。”袁亚湘对《中国科学报》说:“科普内容不应该只是干巴巴的科学知识,更应该强调如何科学思考,逐渐提升全民科学素养。”他认为,只要科学土壤厚实了,那些不良信息来到有科学思考的人面前,都会被一笑而过,“这彰显出科学思维的力量”。

x

热门推荐

造谣一张嘴、辟谣跑断腿?袁亚湘院士:做科普别焦虑流量

2023-05

快资讯丨天津新港海关退运25吨废矿渣洋垃圾

2023-05

*ST明诚5月10日快速反弹

2023-05

晨丰科技5月10日盘中涨停_世界观速讯

2023-05

苏州准备为这些首店颁奖,看看你逛过几家_全球微资讯

2023-05

协鑫新能源公布将于5月10日上午复牌|天天热点

2023-05

5月10日新股提示:长青科技等申购 中芯集成等上市 世纪恒通公布中签号

2023-05

【天天速看料】绿茵好莱坞?德媒:拜仁电视剧《好朋友》将上映

2023-05

热文:詹俊:安切洛蒂诱敌深入瓜迪奥拉后发制人;曼城双线作战压力更大

2023-05

【独家】泓淋电力(301439):5月9日北向资金减持11.38万股

2023-05

推荐阅读

深圳发布养老服务合同示范文本规范养老机构服务行为

2022-03

山东深耕文化资源 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

2021-12

安徽潜山两车相撞 已致8人死亡3人受伤

2021-12

56位残疾人士登上黄山 互利互勉共建生活希望

2021-12

山西忻州古城:一城风华延续千年历史文脉

2021-12

上海洋山海关首次在出口货运渠道查获夹带卷烟

2021-12

西藏林芝:多彩民俗活动迎接工布新年

2021-12

呼伦贝尔新巴尔虎右旗公布1例无症状感染者行动轨迹

2021-12

新增“53+1” 内蒙古累计本土确诊病例增至185例

2021-12

面对儿童不得不防的“杀手”,这把椅子很重要!

2021-12